n131068

标签: 路透社

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元的大美丽能源是痴人说梦

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元的大美丽能源是痴人说梦

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元的大美丽能源是痴人说梦”。他们依据是2024年大美丽三种能源出口总额为1658亿美元。也就是说欧盟购买大美丽能源的全部出口量,也达不到2500亿美元。确实,按照这个算法的确如此,但是,我们不能这样算账,这种算账方法就是刻舟求剑,大美丽还是有多种办法解决这个缺额问题的。一个是大美丽可以继续大力开采能源,这也不一定不能做到,因为欧洲有需求,开发就有动力。一个是大美丽可以把俄罗斯廉价的能源买过来,然后再转手高价卖给欧洲即可,这不要觉得我是在编故事,事实上是好多国家都在这么做,反正欧洲人s钱多,有钱不挣,岂不太亏了?还有一个就是大美丽完全可以单方面对欧洲涨价即可,2500÷1658=1.507840772,哪怕能源不多开采,只要在原有基础上多涨个0.5倍即可,你说大统领会不会这么干呢?所以我说办法多的是,只要欧洲人准备好钱即可!
【俄美航天掌门人七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俄美航天掌门人面对面会晤#据路透社

【俄美航天掌门人七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俄美航天掌门人面对面会晤#据路透社

【俄美航天掌门人七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俄美航天掌门人面对面会晤#据路透社7月29日报道,俄罗斯新闻机构29日报道称,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负责人德米特里·巴卡诺夫已抵达美国休斯敦,将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举行会谈——这是自2018年以来两国航天机构负责人首次面对面会晤。塔斯社报道称,今年2月上任的巴卡诺夫与美国交通部长达菲之间的会谈定于7月31日举行。本月早些时候,达菲被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命为NASA代理局长。塔斯社援引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的声明称:“双方计划讨论正在进行的联合项目。”航天计划是美俄两国目前仍保持密切合作的少数国际项目之一。自2022年俄罗斯出兵乌克兰以来,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关系已急剧恶化。巴卡诺夫在上述声明中说:“我们计划讨论延续交叉载人飞行计划、延长国际空间站的运营寿命,以及俄美联合工作组关于未来国际空间站的安全脱轨和受控落入海洋的工作。”巴卡诺夫今年4月曾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位于哈萨克斯坦、由俄罗斯运营)与NASA负责太空任务的副局长肯·鲍尔索克斯会晤。但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和NASA的负责人之间的上一次会面还是在2018年10月。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当时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时任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在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与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举行了面对面会谈。据俄罗斯新闻社报道,巴卡诺夫将与NASA官员一同参观约翰逊航天中心各部门及波音公司的生产设施,并与波音公司航天项目负责人会谈。俄新社还报道称,在NASA执行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Crew-11飞行任务(定于7月31日发射)前夕,巴卡诺夫将与载人“龙”飞船的乘员组会面,其中包括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宇航员奥列格·普拉托诺夫。在今年1月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后,初期俄美两国一度朝着恢复关系的方向迈进,但特朗普随后对莫斯科失去了耐心。他还在7月28日要求俄罗斯在10到12天内就结束俄乌冲突取得进展。(编译/杨雪蕾)
美欧贸易协议是无稽之谈?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

美欧贸易协议是无稽之谈?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

美欧贸易协议是无稽之谈?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是痴人说梦”,原因是2024年美国三种能源出口总额为1658亿美元。这意味着,即使欧盟购买美国能源的全部出口量,也达不到2500亿美元。彭博社文章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可他们都忘记一点:美国能源涨价怎么办?若美国能源价格在三年内上涨50%,即便出口量维持不变,贸易额也将恰好达到协议目标,这种可能性并非空中楼阁。能源价格的弹性空间远超一般商品。以LNG为例,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欧洲现货市场价格一度突破6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较前一年均价上涨近5倍。这种剧烈波动源于地缘政治、运输瓶颈等多重变量,美国作为全球最大LNG出口国,其墨西哥湾沿岸新投产的黄金通道(GoldenPass)等项目,可通过模块化技术将建设周期压缩至30个月,这种产能释放速度足以在短期内改变市场供需格局。更关键的是,欧盟为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已承诺将美国LNG进口量从2022年的560亿立方米提升至2030年的1500亿立方米,这种战略需求本身就构成价格支撑。美国能源出口的结构性变革同样不可忽视。页岩油革命使美国原油产量从2008年的500万桶/日跃升至2023年的1320万桶/日,这种产能储备为价格调控提供了充足弹药。当国际油价低于页岩油开采成本(约45-55美元/桶)时,美国可通过限产推高价格;而当价格突破80美元/桶时,二叠纪盆地等核心产区的“井筒库存”可在数周内释放新增产能。这种“弹簧效应”使美国能源出口额具备极强的价格敏感性。以2022年为例,尽管美国原油出口量仅增长12%,但受价格飙升推动,出口额同比激增76%。协议执行的政治杠杆更为价格博弈增添变量。根据协议条款,若欧盟未完成能源采购额度,美国将恢复对欧盟输美商品征收30%关税。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设计,迫使欧盟在能源采购中优先考虑美国供应。德国经济部内部测算显示,若全面履行协议,德国工业电价将长期维持在120欧元/兆瓦时以上,较俄气时代翻倍。这种成本压力可能倒逼欧盟接受更高价格,形成“越买越贵、越贵越买”的恶性循环。更微妙的是,美国军工复合体通过协议附加的军火采购条款,将能源贸易与地缘政治深度绑定,进一步强化了欧盟的履约动力。当然,协议落地仍面临现实羁绊。欧盟可再生能源占比已从2015年的17%提升至2023年的38%,这种能源转型趋势可能削弱传统化石能源进口需求。此外,美国能源出口基础设施存在瓶颈——即便新投产项目全部达效,2025年LNG出口能力也仅能满足协议需求的80%。但这些制约因素并非不可突破:美国可通过修订《琼斯法案》开放沿海航运,或与加拿大合作建设跨境输气管道,短期内提升能源输送效率。历史经验表明,当政治意志足够坚定时,技术瓶颈往往能被创造性解决方案突破。而这场贸易博弈的本质,是美国试图通过能源定价权重塑全球经济秩序。正如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重塑国际格局,能源价格的杠杆作用远超单纯的商品交易范畴。若美国能通过协议将欧洲能源市场深度绑定,其不仅能获得直接经济收益,更将在数字税、农产品补贴等领域占据谈判主动。这种战略意图,使得协议即便在当前数据下看似荒诞,却可能在价格波动与政治操作中成为现实,毕竟美国吸血欧洲的事情又不是从来都没发生过!
烽火问鼎计划路透社:由于中国需求强劲,英伟达向台积电订购30万片H20芯片。​

烽火问鼎计划路透社:由于中国需求强劲,英伟达向台积电订购30万片H20芯片。​

烽火问鼎计划路透社:由于中国需求强劲,英伟达向台积电订购30万片H20芯片。​​​
美欧贸易协议是无稽之谈?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

美欧贸易协议是无稽之谈?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

美欧贸易协议是无稽之谈?路透社说:“欧盟承诺在三年内每年进口价值2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是痴人说梦”,原因是2024年美国三种能源出口总额为1658亿美元。这意味着,即使欧盟购买美国能源的全部出口量,也达不到2500亿美元。彭博社文章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但这些媒体好像都忘了个关键茬儿——美国要是给能源涨价呢?国际能源市场从来都不是只看量的买卖,价格波动能把账面上的数字搅得天翻地覆。就拿2022年来说,俄乌冲突一爆发,国际油价从每桶70美元蹦到130美元,美国液化天然气对欧出口量只涨了20%,收入却翻了一倍还多。这账算下来,只要价格到位,别说2500亿,再往上冲一截都不是没可能。美国能源企业早就把算盘打得噼啪响。埃克森美孚去年在得州新建的液化天然气终端,专门设计了灵活定价机制,跟欧洲客户签的合同里,一半挂钩布伦特原油价格,一半随现货市场浮动。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留着后手,只要国际市场有风吹草动,就能顺着涨价的东风往上抬价。欧盟就算想拒绝都难,现在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度从40%降到12%,美国能源成了主要替代来源,议价权早就没以前那么硬气了。欧盟内部其实也各有小九九。德国巴斯夫集团每年消耗的天然气里,35%来自美国,要是美国真敢大幅涨价,德国化工企业的成本就得飙升。但法国道达尔却在悄悄增加美国页岩油进口,因为自家炼油厂的设备更适配轻质原油。这种内部的需求差异,正好给了美国分而治之的机会,针对不同国家开出不同价格,总能找到愿意买单的主儿。更有意思的是美元汇率这层关系。美国能源出口用美元结算,这两年美联储加息,美元对欧元汇率涨了12%。同样一桶原油,用欧元计价的话,欧洲企业实际支付的成本比美元标价高得多。这种隐性的涨价,美国不用费口舌,市场自己就完成了加价。欧盟就算心里清楚,也只能捏着鼻子认,总不能为了这点事跟美元霸权硬刚。那些唱衰协议的媒体,可能忘了能源贸易从来都不只是生意。美国推动这份协议,根本目的是绑牢欧洲的能源安全,顺便挤压俄罗斯、伊朗这些竞争对手的市场空间。价格高低反倒成了次要的,只要能把欧盟拴在美国的能源战车上,偶尔让欧洲多花点钱,美国政府未必觉得心疼。欧盟也明白这层关系,嘴上喊着成本太高,身体却很诚实,去年跟美国签的长期能源合同,期限又延长了五年。说到底,2500亿美元这个数字,更像是美欧之间心照不宣的幌子。美国需要用这个数字证明自己对欧洲的“能源安全承诺”,欧盟则需要用这个协议安抚国内对能源短缺的恐慌。真到了执行的时候,价格涨上去,总量稍微增点,目标自然就达成了。路透社和彭博社只盯着2024年的出口总量算算术,却没看透这背后的政治账、安全账,难怪会觉得这协议是无稽之谈。国际能源博弈从来都是这样,明面上谈的是数字,暗地里较量的是定价权和市场控制力。美国手里攥着能源出口的阀门,欧盟又急需稳定的供应来源,这场看似不可能完成的2500亿交易,最后很可能靠着涨价这招,不声不响就成了现实。毕竟在能源这盘大棋里,价格从来都是最灵活的棋子。
路透社报道,索尼近日以侵犯版权及商标权起诉腾讯,指控腾讯旗下游戏《荒野起源》涉嫌

路透社报道,索尼近日以侵犯版权及商标权起诉腾讯,指控腾讯旗下游戏《荒野起源》涉嫌

路透社报道,索尼近日以侵犯版权及商标权起诉腾讯,指控腾讯旗下游戏《荒野起源》涉嫌抄袭《地平线》系列,称该游戏是《地平线》的“照搬克隆版”,在玩法、故事主题和艺术风格等要素上如出一辙。索尼起诉腾讯新游抄袭索尼还在诉讼中声明,腾讯去年向SIE提出过合作开发《地平线》新作的提议,但索尼拒绝了,腾讯随后就推出了《荒野起源》。
【索尼起诉腾讯新游抄袭《地平线》系列】据路透社报道,索尼已于加州联邦法院对腾讯提

【索尼起诉腾讯新游抄袭《地平线》系列】据路透社报道,索尼已于加州联邦法院对腾讯提

【索尼起诉腾讯新游抄袭《地平线》系列】据路透社报道,索尼已于加州联邦法院对腾讯提起诉讼,指控其于2024年11月公布的游戏《荒野起源》抄袭旗下《地平线》系列。索尼在诉状中称,此款游戏在玩法、叙事主题、艺术风格等方面与《地平线》几乎一致,是典型的“山寨克隆作品”。诉讼中,索尼要求腾讯支付高达15万美元的刑事罚款并赔偿实际损失,同时要求立即停止相关侵权行为。此外,索尼指出,在此之前,腾讯曾提出希望共同开发《地平线》系列新作的合作方案,但遭到索尼拒绝。值得注意的是,索尼此前曾通过微博、B站等平台推广《荒野起源》,但目前所有相关宣传内容已被下架或删除。
直到中方代表到场,柬泰双方领导人才同意开始谈判,美方的算盘彻底落空! 据路透

直到中方代表到场,柬泰双方领导人才同意开始谈判,美方的算盘彻底落空! 据路透

直到中方代表到场,柬泰双方领导人才同意开始谈判,美方的算盘彻底落空!据路透社报道,柬泰两国领导人抵达马来西亚后,泰国代首相蓬探仍对柬埔寨的诚意表示怀疑,而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则向马来西亚确认东大代表是否会参与会谈。可奇怪的是,明明美国之前高调宣布“成功促成谈判”,结果到了现场,泰国代首相蓬探还在怀疑柬埔寨的诚意,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则一直确认东大代表是否会参与会谈。美国本想当个和事佬,派了高级外交官在柬埔寨和泰国之间斡旋,试图展示自己的影响力,但东南亚国家这次并不买账,柬埔寨对美国始终抱有戒心,尤其是2012年国际法庭裁决边境争议时,美国被怀疑暗中施压,这笔账一直被柬埔寨前首相洪森记在心里。中国作为柬埔寨和泰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不仅将中老铁路延伸至泰国,柬埔寨西港经济特区的大部分投资也来自中国。相比之下,美国虽然高喊"安全合作",却拿不出实际的经济支持,自然难以获得响应。泰国代首相蓬探私下吐槽道:有些国家嘴上说要和平,背地里只想卖武器,这番话明显直指美国。柬泰谈判需要中国大使到场,因为中国不施压别国选边站,而是让双方自主协商,这种方式更公平。中国在东南亚有实际影响力,例如2022年缅甸冲突时,中国与东盟共同推动了停火,因此柬泰更认可中国的调解作用,此外,两国在贸易、基建和投资领域都依赖中国,中国的意见自然具有分量。这次谈判还反映出东南亚国家不想被大国操控,马来西亚作为东道主既请美国也拉中国,两边都不得罪,柬埔寨虽然和中国关系好,但谈完就去美国访问,该拿的利益照拿不误,泰国更灵活,一边和美国军演,一边加快修中泰铁路,谁给好处就跟谁合作。这次谈判说明,美国在东南亚的“老大哥”形象越来越不管用了,以前美国靠军事和安全承诺拉拢盟友,但现在东南亚国家更看重实际利益,中国能带来看得见的投资和发展,而美国除了喊口号,拿不出更有吸引力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东南亚国家越来越反感被大国操控,他们更希望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被逼着站队,这次谈判最终是在东盟框架下达成协议,证明这些国家有能力自己处理矛盾,不需要外人指手画脚。美国的对华围堵策略,在东南亚越来越行不通,如果它还是只会搞“选边站”那一套,以后类似的尴尬场面只会更多,而中国要想真正赢得信任,光靠经济合作还不够,还得学会尊重这些小国的自主权,毕竟,没人喜欢被当枪使,东南亚国家也不例外。
直到中方代表到场,柬泰双方领导人才同意开始谈判,美方的算盘彻底落空据路透社报

直到中方代表到场,柬泰双方领导人才同意开始谈判,美方的算盘彻底落空据路透社报

直到中方代表到场,柬泰双方领导人才同意开始谈判,美方的算盘彻底落空据路透社报道,柬泰两国领导人在抵达马来西亚后,泰国代首相蓬探还在表示对柬埔寨的诚意“心存疑虑”,而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则向东道国马来西亚确认,除了马国和率先宣称促成柬泰接受谈判的美方代表,东大代表是否会加入?直到柬泰双方都等到东大驻马来西亚大使到场后,此次为了实现边境冲突停火的首脑会谈才正式开始。从外媒的主流观点可以看出,川普之前通过关税施压促使柬泰两国接受谈判,打的算盘是为自己拿到诺贝尔和平奖再添有力筹码,就像他一直在“积极”斡旋俄乌冲突那样。但是这个算盘如今是彻底落空了,因为东盟已经与东大达成共识:东盟的内部事务应当在本地区框架内解决,不能由外部势力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即使是之前似乎更偏向美方介入调停的柬埔寨,现在也开始强调东大的“参与”。而泰国方面更是一改刚开始拒绝任何第三方调停,只肯与柬埔寨直接对话的立场,改为接受马来西亚代表东盟做东道国和调停方,再加上中美的参与。总的来说,柬泰两方找到了不多的共同点,即“东大参与调停”。分析进一步指出,这使得美方定下的“排除东大”独自施压迫使柬泰举行停火谈判策略宣告失败。实际上不只是柬泰两国,东盟绝大多数国家现在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东大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有巨大影响力的大国邻居,本地区出现任何重大问题,不管是经济上、军事上还是外交上的,要想得到解决都不可能绕开东大。美国虽然通过近几年的软硬兼施将菲律宾拉到了自己一边,但也基本止步于此了。东大对东南亚地区经济、外交乃至安全领域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双方正在“不可逆”地迈向命运共同体。而此次柬泰边境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后续问题,也被外界看成新的角力场。至于结果如何,接下来柬泰领导人的谈判进程如何将是关键试金石。
联合国安理会因乌克兰问题爆发激烈争执莫斯科,7月26日——俄新社据路透社消息

联合国安理会因乌克兰问题爆发激烈争执莫斯科,7月26日——俄新社据路透社消息

联合国安理会因乌克兰问题爆发激烈争执莫斯科,7月26日——俄新社据路透社消息,美国和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就乌克兰问题发生争执。据该媒体透露,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安娜·谢伊呼吁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停止向俄罗斯出口有助于增强其军工综合体的商品。中国代表耿爽驳斥了这些指控。他表示中国并非俄乌冲突当事方,并强调中方从未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武器。他还敦促华盛顿停止推诿责任和制造对抗。上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回应美国对俄罗斯贸易伙伴的威胁时强调,中方反对任何非法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